中國崛起,低廉的生產力很是吸引商人的目光,很多公司都在國內設辦分擔業務,敝公司也不例外。敝公司從事出版業務,翻譯工作泰半都交國內處理。是的,大國人才濟濟,多的是高手,工作應該很有水準才是…
是吧?
來,考你一題。
電腦用語copy and paste大家都會了吧?請將之翻譯成中文。(拜託,請不要用的你mouse right click啊,謝謝。)
5
4
3
2
1
解題:copy=複製,paste=貼上,就這樣,兩個連續的動作而已。
話說有一天,某頭目在看國內譯者的譯稿。看呀看,咦,這個是啥名堂?怎麼二丈金剛摸不著頭腦?於是他拿出原文稿翻到相應章節,一看,白煙自頭頂冒起。
頭目看到的字詞:拷貝與麵糰。(copy and paste) 聽到這裡,大家都笑翻了,只是笑中有辛酸哪…
+ + +
翻譯,不僅僅是語文能力了得就成。有時碰上本身不了解的知識範疇(我可以假定上述的神人沒碰過電腦嗎?),語彙不夠用,無法翻譯過來,正常不過。這時候,光靠一本專業的英漢字典(或更寒慘的「眼博士」)能幫到譯者些什麼呢,如果他連去思考哪個用法才對的意識也沒有的話?無責任編輯的確可以光看看文章有沒錯別字,然後無風無浪的任由一本印刷品誕生;但稍微認真一點點的,就要被這些翻譯玩弄至死。不足一年時間,我曾受過英譯中+意譯中的可怕翻譯衝擊,笨貓也曉得遇到詭異的、文理情節不通的內容時要找到原文,或者找一下維基大人、google神叩問一下,這些譯者為何就不行呢?價廉的代價嗎?別人不看重你的專業,自己也要不看重了?無錢不行,但要求一頭不吃草的駿馬是妄想…只能壓低成本,不管後果,這種生態很不健康。(但這是商業社會的法則…吧?我不知道。)
據說有位編輯職餘進修,後來乾脆成了譯者,也不用做編輯受氣了。讀書是對的。
補充一下。當年硬啃原文書,然後在導修時報告,我想,這個也算是不正統(但對內容要求絕對嚴格)的翻譯訓練。看不懂英文,又不能準確地把看到的內容用中文(導修用中文嘛)說出來的話,哼哼,死定了。茲引某神級tutor言:「哲學能治語言的病。」(應該也是知名哲學家的名言,不知有否誤記就是。)
p.s. 看看這篇…世界真的令人灰,加油吧。